シャロン

我果然一直都在无效学习

Time published:

高中的时候,由于被整个大环境洗了脑,我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干劲,开始随着全日制高中每一个小时都被安排好的作息,做出一副每时每刻都在好好学习的样子,但我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对所谓『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好,以至于到底学到了什么,我自己也说不出来。虽然隐约地觉得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能出了些问题,但那时的我更认为自己只是还不够努力,只要没有学到死就没有资格去考虑这个问题,至于那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我统统将他们纳入天赋异禀的范畴。

直到这个春假忙里偷闲地看了本叫做『Make It Stick』的书,自己隐约的猜想才算成了现实——是的,我之前接近二十年的人生中,很多时候的所谓『学习』都是无效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动脑。现在想来,正如高中的我相信自己可以靠一点睡五点半起来取得好成绩一样,其实只是自己感动自己罢了——因为认真地去分析、去记忆很累,因此把时间用来不断地反复理解或记忆表层的内容,然后觉得自己应该掌握了,然后直接跳到下一个知识点。

这本书里面提到了一个叫做 effortful learning 的概念,其实这东西没什么可解释的,就是动脑子学的意思,基本上是个学生可能都能明白『真正动脑子学』是什么意思。我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很多人都做不到 effortful learning,然后再直接上方法论,至于 effortful learning 的益处暂时略去不谈,一些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原理我也不解释了。另外,书中针对教育者(父母、老师、培训机构等)也有一些针对性的建议,这里也略去不谈,以下内容主要针对像我这样的(苦逼)学生。

为什么会无效学习

有效学习的缓慢与困难

印象中第一次接触到所谓的『有效学习』,是在初中快会考的时候,历史老师建议我们晚上睡觉前把眼一闭,想一想自己这一天都学了什么,还有哪些需要学习或者改进的(其实就是之后我会提到的 retrieval 和 reflection)。我想了想好有道理诶,然而坚持了一天就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浪了一整天之后,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就已经很累了,回忆当天学了啥真的太难了,要很努力才能回忆起来,还不如看会儿里番放飞自我。

于是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大家 effortful learning 有多困难。但是事实上,当你在努力回忆今天学了什么的时候,即使最后也没法全想出来,也是对学习很有利的。或者说,如果你回忆或者复习的时候越吃力,其实学到的东西就更多,真正掌握知识的学习曲线是很陡峭的。

可惜大多数人(比如我)都只是大概扫一眼,从来不在脑子里自己过一遍知识,把整个思考过程都复原一遍,因为『这么思考下去太慢了,肯定做不完作业』,想着『啊我觉得我应该会了吧』,就开始盲目地练习一些比较简单的题,如果会做更加引证了自己会做的假象,不会做就抄抄课本和笔记,照葫芦画瓢也能做出来,想着『那就考试之前看一下笔记吧』,也就这么搁置了下去。

除了学习曲线缓慢之外,effortful learning 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困难,比如下课之后回忆起之前课上讲过的内容,就会发现自己很多内容都不记得了,或者说认认真真做题不看课本的时候发现自己很多概念并不理解所以并不会做之类的。

不过这个也不用太担心,因为不断地试错,即使最后都没做对,同样有利于学习。

这里灌一下原书提到的一段鸡汤:

People who believe that their intellectual ability is fixed from birth, wired in their genes, tend to avoid challenges at which they may not succeed, because failure would appear to be an indication of lesser native ability. By contrast, people who are helped to understand that effort and learning change the brain, and that their intellectual abilities lie to a large degree within their own control, are more likely to tackle difficult challenges and persist at them. They view failure as a sign of effort and as a turn in the road rather than as a measure of inability and the end of the road. 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智力是与生俱来、嵌在基因里的,那么他会倾向于避免他们可能做不到的挑战,因为失败就代表着他们的先天能力不足。 与之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经过指点,明白努力和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大脑,并且自己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受自己控制,那么他就会更可能解决困难的挑战并在这上面坚持下去。他们将失败看作努力的证明或是一个转折点,而不是无能的标志或是死路一条。

知识被掌握的假象

只要说到复习,我做出的实际行动其实永远只有一项——『看错题和笔记』,真的只是来来回回地看,看到觉得自己好像已经背下来了就停下。其实我也知道最好的方式是重新做一遍,但想了想觉得自己既然已经重新做过一遍了,那么应该就不用再做、只要看看错在那里应该就会了。

于是我又中枪了——事实证明反反复复阅读笔记和文本是效率最低下的复习方式,因为缺少更深层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掌握了『文本』,而不是『知识』本身。

更糟糕的是,这种『付出努力』的错觉,更加强化了我的错误认知,让我自己认为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已经很熟练了,然后陷入了死循环。

心理学中的 Imagination Inflation 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如果一个人幻想过发生了某事,那么最后他真的会把它当真。我幻想反复阅读文本就能掌握知识,结果最后自己真的相信我已经把这些都学会了。

想要打破这种幻象,就要给自己设定一些指标,然后检查自己是否能够达到这些要求。对于一些没有硬性指标的抽象内容,可以时不时进行自测,或者和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内容。

如何做到有效地学习

以下内容全部出自原书第八章。其实很多技巧我们都早已知道,只是由于思维惰性却迟迟不去实践。虽然开始改变很难,并且没啥成就感,但贵在坚持。

Practice Retrieving New Learning from memory

有的时候,学到的知识其实已经储存到我们的大脑里了,只是我们仍然无法在需要的时候熟练调用。因此我们要为『调用』这个过程进行足够的练习。

首先,在学习,尤其是容易出现掌握假象的阅读笔记和文本时,要时不时停下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 这些文本的要点有哪些?
  • 其中有哪些我不熟悉的术语?如何定义它们?
  • 其中有哪些我不熟悉的观点?如何把它们和我已知的内容连系起来?

其次,虽然大家都知道,不要满足于翻来覆去地看课本和笔记,所有的知识最好都在脑子里自己重构一遍,并且课后习题做起来(除了练习 retreving 之外,也可以作为自己掌握程度的指标)。

当然,不要忘了每个周、每个月还有考试前温习学过的内容。

Space Out Your Retrieval Practice

首先,从真正掌握知识的角度上看,考前临时抱佛脚什么的绝对不可取,记得快忘得更快。因为知识需要时间来巩固,因此将知识分块,中间给予时间间隔的话学习效果更好。

对名词和脸来说,学完了如果不立刻复习的话很容易忘记。对于文本类的话,当天也要复习一次,一个月后一定要重新复习。

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也依然要复习。可以使用 Leitner Box 来管理自己掌握程度不同的知识。

不要总是学一种科目,在不同的科目间切换效果会更好。

Interleave the Study of Different Problem types

比起一口气突击一个知识点并进行盲目的单项训练,同时学习几个知识点,并且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好。

Other Effective Study Strategies

Elaboration

  • 试图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所学知识
  • 将所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
  • 寻找新知识与已知知识的关系

Generation

其实就是在学习之前预先进行思考。比如在阅读文本前,先思考一下作者会针对这个 topic 讲哪些观点。做题的话,即使知道自己可能做不出来,也要在看答案之前自己做一做。学习理科的时候可以在课前根据已经有的知识试着做一下这一章节的题目。

Reflection

回顾最近的学习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 哪些是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哪些还需要改进和温习?
  • 这些知识能够联想到哪些别的内容?
  • 自己还可以做哪些?

Calibration

寻找一些标准来确认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内容程度。之前已经说过。如果有标准的话就和标准比较,如果没有的话就自己测试,比如课后的习题,自我回顾等等。

Mnemonic Devices

这就比较骚了,只要搜索『记忆方法』就能找出一大堆,这里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