シャロン

以学年总结为题的未来展望

Time published:

在大二学年的末尾,我觉得自己又多上了两年高中。

大一我没有像以前那样装模作样地写一篇学年总结,唯一写过的东西大概是一条朋友圈,大意是「今年就像做梦一样幸福希望明年也能够继续这样的生活」,而大二也如愿以偿地,基本上就是大一生活的延续——一整个学校都没有我讨厌或者讨厌我的人、有每天能见到的有男有女的三五好友、小圈子里她喜欢他喜欢她的捕风捉影的绯闻、虽然也努力学习但没有名为「高考」的压力、出成绩之后同学之间的商业互吹和自贬……

虽然听上去有些滑稽,但初中时向往的「玫瑰色的高中生活」正是如此。

我想我是很幸福了,真的很幸福,只是偶尔会在大家聊得最开心的时候突然呆住,然后质疑自己想要的是不是就是这种生活——

可能就是「绝美之城」里的 Jep 提到的「中带」(La Fess)吧。

当然我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自己过去的两年,也不是说要从现在的圈子中淡出,但在这被戏称为「与世隔绝的考研读博预备军学校」的地方,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教学生如何在象牙塔中生存,当然这条路也并非外人想得那样一帆风顺。可是,我并不像我的好友那样对象牙塔、或者「科研事业」「做学问」有着狂热的兴趣。对他们来说,读研、甚至直接读博,并不是选择,而是理所应当的。而我虽然也在装模作样地帮教授打着杂,但我打心底明白,这不是那种能够激发我的兴趣、让我不受安排就会去做的事情。

我高三只申了一所 LAC,还是带奖没指望能录的那种,结果阴差阳错就来了这里,从一开始就与大家多多少少格格不入,甚至有些跪舔的心态。但大家都是很善良的人,愿意包容我并和我做朋友,我也的确成长了许多。

不过,是时候作出一些改变了。

下文是一些在我的大学前两年没有做到、但自认为明年有必要试着去做的杂七杂八的事情,以总结和规划结合的方式展开叙述。

总体规划

意识到自己大概率不会去搞科研之后,我决定通过 combined plan 转到某大学的工院。和负责人聊了之后才发现,因为前两年过于努力(不是),只要再上两节物理导论就够了,于是我的大三变得十分自由。

按照惯例,努力勤奋的中国学生都会在这里先修个数学专业再走,但学了很多门数学课之后我意识到,自己并没有那个能力将数学学好,即使能够靠应试技巧(这是我在中国的高中学到的)应付完作业和考试,考完期末考试也会把它们全部忘掉,并且不会想碰第二遍,所以我无法学到令我满意的程度——靠死记硬背、甚至作弊来痛苦地学数学、只想修一个毕业证的也大有人在,但我认为这毫无意义。

所以明年一整年,我会选尽可能少的课,选一些之前想都不会想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历史绘画戏剧乐理之类的),然后利用好 LAC 的福利,尽可能多地做自主规划的课程(学校现成的 cs 课少得可怜)。

下学期的课全部被我有意地排在了一三五。这样,我可以在周一、周三、周五专心学习课内的知识并完成作业,周六休息一天不做任何事情,周二、周四、周日可以安排固定时间来自学——学习只有在大学才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的「软技能」,预习工院中比较难懂的理论类课程,还有我比较感兴趣的前端类和设计类知识。

跳脱同温层

我在刚入学的时候,深切体会到了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差异(原生家庭、生活圈子、人生规划 etc.),并且因此自闭了好久。但两年下来,作为一个(前)自闭儿童还是有了那么几个朋友。现在将自己与在初高中认识的人相比,又觉得自己好像和他们也有了不小的差异。就因为这样,我决定对现在的圈子保持警惕——一旦与他们渐渐熟络,我的思想也会被他们同化,因此需要接受一些与他们不同的信息源。用之前不知道哪里看的人生经验帖的话来讲,就是「看周围的人肯定不会看的东西」。

首先,LAC 人少专业杂,我可以轻易认识各种与我专业差异很大的同学,与他们聊天,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观点和思路。

其次,为了能够了解到除了 LAC 之外的大学生都在做些什么,我开始试着和与我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前同学交流,然后在网路上默默视奸一些我觉得有趣的同龄人 or 大佬,没有跟他们搭话还不是因为社恐,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请务必来骚扰我并和我做朋友(つ ω`。)。

至于信息源,我觉得很难在「自己认为有趣的内容」和「不会让自己陷入回声室效应的内容」之间取舍,因为我觉得有意思的内容,和我类似的人也很有可能觉得有意思。一个解决方法是寻找一个足够优质、能够综合多个领域、并且精简的信息源,如果有人发现了可以给我推荐下?不过因为上文提到过的差异,我平时关注的信息源和我身边的好友都不太一样,一些本来在我的信息流中刷不到的消息都会通过他们传到我这里来。

还有就是,周二周四因为没课所以应该会宅在宿舍里,这样也会减少与周围人的一些交流。

拒绝内卷学习

「内卷学习」这个梗好像是当初在知乎某个关于衡中的答案里找到的,大意是那种无视效率和健康的「既然学不死 就往死里学」。

在上高中之前,我是没有认真学习过课内的知识的,课外探索的一些东西,不管是看书,还是写东西,还是做电子杂志网站之类的都属于单纯的个人兴趣探索(现在想想这才是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然而高中之后,好像周围所有的人采用的都是衡中式的「内卷学习」法,于是我也被卷入了这种潮水中。就如之前我写过的读书笔记「我果然一直都在无效学习」中说的那样,做出一副每时每刻都在好好学习的样子,相信自己可以靠一点睡五点半起来取得好成绩,把时间用来不断地反复理解或记忆表层的内容,然后觉得自己应该掌握了,然后直接跳到下一个知识点。

题外话,高中收获的唯一有益的建议应该是出自高一时的物理老师(虽然年逾花甲但还是超漂亮呀,感觉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一个超级大美女):如果做不出来题就出去跑几圈回来。

因为我放弃了高考,高三的实际学习时间并没有高一高二那样多,大多数时间都在城市里闲逛、看闲书、保持充足睡眠,结果却得到了对我来说还算不错的成绩。但那个时候我仍然还是憧憬着「内卷学习」,还经常为自己学习时间不够而自责(。

在大学学习的这两年,我意识到了所谓「真正的知识」与「应试教育需要的技巧」的差异,而「内卷学习」显然不能够满足我现阶段的要求。

就因为我这两年其实做得也不怎么样,所以以下皆为计划: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

我觉得我睡眠质量极差。可能是天生的吧,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很小的时候我就需要在床上躺个一个小时以上才能真正睡着(大部分时间都在意淫赢取白富美出任 CEO 走上人生巅峰了),而且从来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哪怕是熬到很晚很困也是这样)。而且下半夜总会醒一次,从四点到七点总是处于半梦半醒的那种很低效睡眠的状态。

然后学期末清空宿舍,一天之内扛着东西往返住家好几趟,当晚洗了把脸就直接瘫倒在床上了,睡得很快,只是下半夜还是醒了一次。于是下学期的计划是,要在周日、周二、周四(就是自主安排学习的日子)的下午保证一小时运动(作为一个死宅每天运动还是太勉强我了,先从一周三次开始吧)。每天早上要是有时间就做一套养生气功八段锦???

还有一个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毋庸置疑。我从小没有午睡的习惯,中午一旦因为某种原因睡着就会一睡不醒荒废一下午,所以我晚上需要比别人多睡一个小时。大一的时候还能保证十点半睡七点起,大二不知怎么着拖着拖着就十二点了……但还是七点多起,所以白天很容易出问题,下学期要更正回去。要是睡不着就不要干躺着,爬起来做一些诸如写日记之类的轻负荷活动,比如把意淫的人赢小剧场给写下来做成 galgame 呀。

保证最优学习时间

回想起高中的时候,最痛苦的莫过于早自习——六点多刚跑完步,还没吃早饭,就坐在教室里硬熬,全部精力都用在保持自己别睡着被值班老师逮着了,这个时候要是真的学习你跟我开玩笑?

——所以上了大学之后我发誓,状态不好就别硬撑着,都二十岁了,知道自己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了,干嘛头悬梁锥刺股的。

首先,根据这两年的实验以及观察,我并不是那种「深更半夜灵感如泉涌」的人。在保证十点半睡七点起的前提下,自己能够空出来的有效时间应该是上午 9:30AM-12:00AM,下午 2:00PM-5:00PM,晚上 7:00PM-9:00PM。一般来说,下午的状态会好一些。除了这些时间之外,就干脆不学了。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吃完饭后的一个小时,尤其是摄入大量碳水之后,会出现大约半小时的低效率状态。按照我的作息时间大概是 9:30AM-10:00AM 和 1:30PM-2:00PM 左右,这个时候安排不了专注度需求比较高的事)

要么集中精力 要么干脆不学

虽然我对李笑来这种人生导师的鸡汤持批判性态度,但他有句话我觉得说得有点道理:其实一般人每天坚持学一个东西学两个小时,时间长了也能够在这方面出类拔萃。

两个小时听上去很小,但想想其实「心无旁骛地学两个小时」其实并不是很容易,据我所知的大部分人,都是学着学着就开始玩手机或者聊天,虽然一下午都在学习但并没有学多少罢了。我虽然自认为还算比较注意,但有的时候也会发现自己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

也就是说,自己的所谓「学习时间」并不是完全有效的。所以接下来的目标是,在做事情的时候保持专心致志,多休息几次、或者少学一会儿也可以的。

有两个方案有待尝试;第一个就是所谓的什么番茄时钟,简单粗暴一刀切;另一种方法就是把任务分解成许许多多的小目标,然后全力以赴完成一个就休息一次。

培养可转移技能

「可转移技能」其实就是个营销号骗职场新人的名词,我不管这个词一开始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简单粗暴地将所有我认为需要掌握的非专业技能都归类其中。

交流

我,社恐。刚上大一的时候别说和有语言隔阂的美国人聊天了,连中国来的留学生都不敢搭话,后来渐渐地好了一点,然后渐渐地也能够和别人用英语来交流了。幸亏是在个小村子里呆着,从来没因为自己英语垃圾被歧视过,感谢就是那些一看就是典型中产阶级功德圆满闲得没事也耐心的老太太老大爷。

当然我自认为也算是付出了一丁点儿的努力,比如我大一的时候因为太过讨厌自己就直接在写作部门找了个人美心善的教授每个周专门腾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光陪我尬聊,有的时候也会去找那些要去亚洲支教的同学给他们当小白鼠。

不过我的确意识到了,能够跟别人好好说话是一种虽然不强求、但仍然需要具备的技能。而且认识各种不同的人可能的确也很有意思吧,总之接下来的一年也要加油。

写作

我觉得国内的语文教育都太把文学当回事了,我不是说文学不好,而是「阅读」和「写作」应该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不仅能够用于学习文学或者写文学作品上。

所以明年的目标是,多写。一方面,写那种能够把一件事情给讲清楚的文章,比如学习笔记、阅读笔记;另一方面写一些总结,比如我现在正在写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

如果学校有相关的非学术写作的课程的话,我应该会乐意去上;如果没有的话,就想办法搞一个自主学习的课程吧,争取每个周些一篇出来(目标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知识的应用能力

至少现在对我来说,有网络,有图书馆,基本上想要搜索到感兴趣的领域中优质的学习资源基本上是分分钟的事情,基本上不用一个下午就能大概明白想入门都需要学哪些内容、需要做什么。并没有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可能是过于丰富反而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上了。

那么,接下来的主要问题就是想办法将这些资源有效利用了。感觉这个问题要是展开足够写一本书,目前为止除了熟能生巧之外,运用类比和推理,将某个学科的知识抽象化并用于其他方面也是一个有趣的方向。

有效学习

我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大佬们比就是垃圾,无法弥补的那种。

于是我的面前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和大佬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同样的内容,但只是流于表面;第二种是少学一点,把能学的都学懂。

现在想来,国内大学的问题,比如死板的课程规划,绕不过去的马哲毛概,在这里都不是问题,那为什么还要按照国内的逻辑来学习,只是不择手段地刷绩点呢?

有人可能会反驳了:这些知识你虽然忘记了,但其实都存在你脑子里面,能派上用场的时候自然会点醒你的。

别别别,我现在就想用,但它并没有跳出来点醒我。

所以,接下来要保证的是,不论是学习一门课程,还是看一本书,都要慢下来,按照流程走一遍——

  1. 在授课,或者阅读之前,预先思考相关内容,带着问题去学习
  2. 走心地记笔记,我指的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的那种
  3. 定时在脑内回顾所学的知识
  4. 多练习,并且得到反馈

我知道会很慢,至少达不到之前一学期上四门课并且读至少十本书的速度。但因为这一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能够慢下来、培养学习习惯的好机会,我不想浪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