シャロン

两家中餐馆、折扣超市与中超送货,还有俩月没手机

Time published:

与上一学年的对比

参考去年的文章。上了一年工程学院的网课,但人还呆在村里,于是标题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我的日常。

生活方面

我的确就在村里呆了一年(严格来说,我还去了 3 次开车半小时距离的一个购物中心)。这个我熟悉到都快吐了的小镇,倒了一家中餐馆但又新开了一家更正宗也更贵的;麦当劳要走半个小时,因为堂食关了,等餐的时候只能在暴风雪中瑟瑟发抖(他们甚至趁着疫情把整个店铺里里外外翻修了一遍,就是不让人进),好消息是肯德基从去年底开始在 Uber Eats 上不定期(看派送员心情)配送,但配送费 10 刀起步。房东有时会顺便带我去一家车程 20 分钟以内、30 刀就能买到好多东西的折扣商店,我一开始觉得「不到 2 刀一打的鸡蛋真的能吃吗」,现在不仅真香还沉迷就着 1 刀一盒的苏打饼干啃 2 刀一大块的烟熏 Gouda 奶酪。令人快乐的是每两周一次的中超配送,囤一堆速冻饺子包子丸子,没时间做饭的时候就搞一搞,到现在我都没把中超送货单上的所有速冻食品试个遍(这 SKU 比我家附近的胶东半岛某连锁超市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不过虽然说是这么说,但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种「好他妈想出去走走啊」的冲动,然后要么择良辰吉日打个 Uber 去同一个购物中心吃同一家寿司,要么继续躺着。好在周围的人都没有确诊新冠肺炎,现在更是都打上了疫苗,希望这个暑假至少能够出去走走吧。

学习方面

工院一学期要求上的课比村里一学期能选的所有专业课都多,外加优秀的人超多竞争也激烈,于是我在学年刚开始还没有被暴击的时候就十分从容地躺平了,把重心全放在准备面试投简历上。毕竟我只是平平无奇的中游学生,就不去刻意卷 GPA 了。总体来说,我十分享受新学校的福利:

  • 可以上许多工程方面的课程,即使是理论课程也会有很多工程类的作业,写代码的时间明显增多,编码能力(希望)也提高了。(真相是每天早上起来都会默念一句“我是废物”,然后躺平被同一小组的大佬带飞)

  • 认识的人似乎更加多元了(之前所在的 LAC,大部分都是美国中产白人出身)——课上有来自孟买讲标准美式英语的社会学专业小姐姐(之前可能是一亩三分地刷太多,我对印度人有点刻板印象),还给一个商学院的意大利人写了一些前端,一起做作业的小组成员有来自印度的博士生、夏威夷出生的日裔美国人……我还去闲着没事去上了语言课,虽然我的语言水平好像在这个班里显得非常突兀(但也远远达不到 native speaker 的程度?),一度纠结要不要退课,但最后还是觉得每周末和不同的人大眼瞪小眼鸡同鸭讲尬聊一下挺不错的。上这门网课的人也杂七杂八,比如土耳其的心理专业学者、不知道为啥过来做生意的西班牙老奶奶、从日本来医学院交换的心脏科医生、还有嫁给美国人当家庭主妇非常爱说话的韩国姐姐……明明人在村里,但却和不同的人聊天,有种奇妙的空间错位感。

  • 工院每年的毕业生一堆,所以校友一堆,HR 也都听说过这学校。我甚至都没有找校友尬聊求内推,光靠海投就拿了不少笔试和面试,最后也算是找到了软工实习。一套流程下来,学校的 Career Center 和一些有过大厂面试经验的新同学确实有帮助,感觉工院的氛围和 LAC 还是差别蛮大的,自己似乎从考研读博预备军变成了社畜预备军,从一个围城跳到了另一个围城。

与其说是自救,不如说是适应了新的日常

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竭力装作无事发生,尽可能地保持像往常一样的生活。很快我就发现 back to normal 实在是太难了,不如探索新的生活方式。

其一,熬到下半夜的 bug 已经成功修复,十二点前熄灯睡觉。然而,没有什么需要赶的早课,也不需要每天早上去食堂吃早餐,我很快发现起床闹铃不是一个很有必要的东西——只要作息规律,每天的起床时间就在一个可预估的范围内。全网课的一个好处是在校园内走来走去到各个建筑物做不同事情的步行时间被省了下来,于是我发现我可以每天十分奢侈地比之前多睡一个小时以上,拥有了许多当代青年梦寐以求的「睡到自然醒」。刚刚开始实行这个计划的时候,我会觉得正常人「睡到自然醒」,是不是太懒惰、太不自律了?然而实际操作后发现,因为夜晚睡眠充足,所以不需要午休,白天也经历充沛,有效学习时间反而变多了,即使是最忙的秋招季,也不用刻意熬夜或者早起。

其二,不需要走来走去,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也是弊端——根据我手机计步器的数据,前年每个月的步数都能达到 30 万以上,而在疫情之后,这个数据最低 4 万,平均值应该是 10-15 万左右。为了鞭策自己至少出去走走,我会和朋友约好,每周两次从小镇这头走到那头去约个学习局或者看个番,但也仅限于此了。像我这种懒鬼,本来全靠这些被动运动量苟着,现在可能一天都不会出一次门,因此我会没有根据地觉得自己的体质变差了。不过因为三餐规律,这段时间没有什么肠胃不适,算是一个好消息吧。

其三,去年提到过的学习环境,这一年我将学习区域与生活区域进行了成功划分。与房东协商之后,我将所有电子设备和学习用品都放到了楼下的走廊尽头,楼上的厕所和卧室属于生活空间。缺点是虽然两侧的门都可以关上,走廊毕竟不是真的书房,所以房东有时会在旁边来回走动。除此之外,因为距离客厅太近,所以即使关上门也能听到电视的声音。

于是,我的纯网课时代工作流大致如下:

  • 自然醒,洗漱完毕到楼下。随便吃点面包之类的简餐,就打开电脑,刷一下各种信息流(为了防止自己停不下来,我一般会顺手搞一个倒计时),然后查看所有的邮件与工作及小组作业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对,手机没装),将需要分配的任务写在日程本上。

  • 午饭一般都是自制三明治、象征性地加一点点点点蔬菜的泡面或者中式速冻食品(吃枣药丸),有时也会周末提前将亲子丼原料分装好然后工作日中午丢进锅里速成。因为晚上睡很久,所以不需要午休,甚至咖啡都不用喝也不会觉得困。

  • 如果有课的话,我会散步去朋友家听一下网课然后再回来,给自己一种转换环境的心理暗示,但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坐在走廊里的电脑前干各种活——网课的一大负面效应就是久坐,而我暂时还没有想出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些干眼的症状,然后就要减少屏幕时间,休息几天;另外,上网课非常容易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根本不起来活动;有的时候鼠标用多了手也会痛。我考虑过一坐下去就设一个计时器,后来发现与每天一次的 feed 流获取不同,基本上只要在学习,就需要不停定计时器,实在是太麻烦了,经常忘记,更何况有的时候写代码一写就是四五个小时起步,坐个十二个小时都是有可能的,突然一个闹钟过来也会干扰自己。

  • 晚饭我会讲究一点。出去吃一般都是(正宗 or 美式)中餐、汉堡和墨西哥菜选一个打包回来;外卖几乎只能点比萨和汉堡;下厨的话会做中餐。我对于吃没有什么特别卓越的追求,也不觉得美式快餐不能下咽,然而确实,十分容易发胖(捂脸)。

  • 我不区分上午下午或者晚上做什么,一般会在电脑前呆到就寝时间,去楼上洗漱一下准备睡觉,偶尔会用索尼电子纸看下 newsletter 推荐的文章。(之所以买了索尼,是因为有段时间眼睛疲劳程度很严重,看屏幕都会觉得刺痛,而美国也买不到类似于文石这样性价比比较高的牌子,就草草地选了索尼,虽然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体验确实不错)

手机似乎成为了一种不那么必要的东西

在今年波澜不惊的无聊生活中值得一提的最有趣事件大概是发现「卧槽我好像根本不需要手机」这件事了。契机是我的手机变砖,出村买新的很麻烦,网上订购又要等一个多周。于是我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政策:

  • 因为运营商是 Google Fi,所以只要有谷歌账号就能在 Android 信息网页版收发短信和电话,手机的最基本功能得到了保留(现在手机号码除了接收验证码和骚扰电话之外好像也没用了,连 HR call 你都要发个邮件提前约好时间的)

  • 除了极个别应用之外,所有的常用手机应用都有对应的网页版本或电脑端应用(没错,连 Doordash 这种外卖软件都有网页版,而且体验还挺不错的)

  • 微信和 Venmo 等应用属于「电脑不可用但 ipad 可用」,于是我拿出了买了六年的 iPad mini 2

  • WhatsApp 属于罕见的不能脱离手机的应用,好在只是用来做小组作业,我开了个安卓虚拟机

于是呆在村子里都快无聊疯了的我开始一顿折(zuo)腾(si),惊奇地发现没有手机并没有对我的日常生活产生什么特别大的影响,原因也非常显而易见:

  • 美国网页端的生态还算比较强势,不会出现国内手机端做得非常臃肿但网页版要么没有要么十年没改过版的尴尬情况

  • 荒村的信息化程度非常低,可以说是落后国内二十年,因此不会「没有手机寸步难行、也不能买东西」,只要出门带信用卡就够了(唯一的例外是麦当劳,如果去店里打包的话需要强制用它的手机应用点餐,但 Doordash 上也有)

  • 不出门,绝大多数醒着的时间都在对着电脑,即使出门的话也只在白天去治安比较好的区,不需要手机作为紧急联络手段;如果出远门,大概率会有多人陪同,因为一个人打车太太太太太太太不划算了

  • 非常幸运地,所在的学校没有要求我开启二步认证并且下载相应的手机应用(但暑期实习就需要了)

  • 美国特立独行的成本比较低,我房东之前约过一个修屋顶的,连老人机都不用,全靠别人发邮件约好时间地点然后等人,要迟到了都联系不上的那种

因此,如标题所示,我成功拖了两个多月没有买手机,但这种生活方式仅适用于疫情期间住在美国村镇里这种特殊情况,我并不想标榜这种生活方式——之前倒是挺流行「远离手机,远离碎片化信息,获得内心的平静」这种论调,但我个人觉得手机只是一种媒介罢了,一个提供碎片化信息的手机应用挪到网页端并不会改变它的本质,而愿意阅读长文的人用手机也可以看书看文章。为数不多的好处大抵是,电脑不太容易随身带着,所以不会出现躺在被窝里或者沙发上玩手机这种情况,也不会动不动就查看邮件了。

是新常态,但不可持续

然而,这种生活方式仅限于疫情之下的避难——手机已经下单了,下学期也要回到学校,开始在大都市居住,back to normal 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但一些习惯仍然值得参考,比如,睡眠习惯,集中时间获取信息流,以及在室内使用手机的必要性。需要改进的方面我觉得主要是身体素质,这一年运动量大幅减少,明年住的宿舍楼下就是健身房,一定要多去锻炼,美式快餐也要少吃点;作为一个城里人,可以适当学习一下穿搭。

有一件事尤其值得注意、并排到最高优先级——随着下周实习的开始,要开始准备从学生过渡为社畜了。十几年学生生涯中养成的习惯,也许不是全部可以应用到工作中;很多完全崭新的内容,也只能够在工作中才能接触到。这么一想,等到下次写学年总结的时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就应该是真正的社畜,并开始为一些无聊的大人的事情操心了吧。明年如果要写学年总结的话也会是最后一篇学年总结,因为我也再不是学生了。我自认是个胸无大志还想躺平的庸人,所以当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起,似乎就要开始走上另一个平平无奇的循环,就业,升职,结婚,生子,围着孩子和家里老人鸡飞狗跳……而上大学之前的各种光怪陆离的理想,也逐渐变得模糊了。